首页 > 理论 > 学思践悟 正文

牢牢把握奋进新征程的实践要求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3期 作者:方仲权 发布时间: 2023-02-17 | 打印 | 字号:TT

自治区民政厅在海原县史店乡徐坪村开展“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社会救助格局”专题调研.jpg

自治区民政厅在海原县史店乡徐坪村开展“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社会救助格局”专题调研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至上、守正创新、团结奋斗贯穿全篇,鲜明昭示了我们党坚定的人民立场、科学的思想方法、强大的依靠力量,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践要求。我们要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凝心聚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矢志造福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价值取向、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源头活水。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是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历史。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汇聚亿万人民的无穷力量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邓小平同志讲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时时处处彰显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和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赤子之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征途上的鲜明标识,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不变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誓用“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的“幸福指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民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牢记为民初心,永远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方法论。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深刻改变了中国、发展了中国,守正创新是我们党正确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的根本导向。

  守正就是要守正道、守正确的方向、守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守好这个“道”就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要念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经”,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练就的“看家本领”和“必修课”。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不重视学习理论,天天搞事务,一定要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不忘老祖宗、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实践成果。新的征程上,“守正”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守正是基础和前提,创新是动力和趋势。毛泽东同志说:“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我们党并不拘泥于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新的征程上,创新就是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续写新时代更加绚丽的华章。

  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团结奋斗映照着军民一心、浴血奋战,彰显着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昭示着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保证,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支撑。

  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新时代10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靠的就是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和人民一起干出来、拼出来、奋斗出来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团结奋斗这一精神主旨贯穿全篇,这是我们党历经苦难辉煌获得的成功密码,是我们党继续开创历史新伟业的制胜法宝。

  现在,我们已经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嘹亮号角,新的征程上并非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随时迎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1945年,我们党制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增强了全党的团结,推动了革命事业的迅猛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以“钢铁”为喻,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团结奋斗重要性的深刻把握和坚决态度。当此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时,正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以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推动“中华号”巨轮乘风破浪、奋楫前行,在新的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作者系自治区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责任编辑:沈 阳


>>><<<
【作者】:方仲权
【来源】:《共产党人》第3期